咨询热线:139-8001-6865

热门话题: 商标权 | 专利权 | 著作权 | 行政诉讼 | 刑事辩护 | 民事侵权 | 商业秘密 | 涉外知识产权

哪些情形属于立功

来源:网络   作者:未知  时间:2017-01-16

  在我国,犯罪分子在拘留的时候可以根据立功的相应情节来适当减轻处罚,那么那些情形属于立功呢?我国刑法对此是怎样规定的呢?下面由成都知识产权律师网为您详细介绍关于认定立功的相关问题,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所谓买功行为,是指行为人以支付一定数额的财物为对价,换得他人掌握的其他人的犯罪事实的信息,并将其提供给司法机关的行为。对买功行为,能否认定为自首,处理时意见也不统一。

  有的认为,立功行为的实质条件在于行为的社会有益性,只要行为人实施的行为对国家和社会是有益的,即构成立功。行为人向司法机关提供的他人犯罪事实的信息是真实可靠的,能够查证属实,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的,使司法机关及时有效地惩治了犯罪,虽然揭发、提供的内容是以金钱交换的方式获取的,但揭发、提供行为在实质上对国家和社会是有益的,因而应当认定为立功。

  有的认为,立功的本质不仅要考虑其行为的有效性和悔罪性,而且应对立功的信息、线索来源均予以考虑。行为人的“买功行为”,虽然对侦破案件可能有用,但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并未减少,且可能给监管秩序造成破坏。因此,不宜认定为立功。[3]还有人认为,这些线索不是犯罪嫌疑人所见所闻,而是经过几个环节,如按立功处理会使犯罪嫌疑人钻空子,得便宜,因而,不能认定为立功

  笔者认为,上述观点均有失偏颇。买功行为,能否认定为立功,不能一概而论,而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特别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把握。

  首先,要看行为人提供给司法机关的他人的犯罪事实的信息或破案线索是否真实有效。只要其所提供的信息或线索是真实的,则其行为就具备了立功的实质条件,一般情况下可以认定为立功。至于该信息或线索是否直接来源其本人还是其亲属、朋友、辩护人所提供的,是他人无偿提供的还是有偿提供的,均不应影响立功的认定。

  其次,要看买功行为有无违反法律规定。如果行为人教唆、引诱、威胁他人实施犯罪行为,然后将其所掌握的犯罪事实向司法机关告发的,或者行为人向国家公职人员收买后者所掌握的他人犯罪事实的信息或线索的,由于这些行为本身已经是违法犯罪行为,而“不应让任何人从其违法犯罪行为中获益”是一个基本的法理,因而,对这种行为,当然,不能认定为立功。

  相反,如果行为人是向一般的社会公民或者其他罪犯收买他人所掌握的犯罪事实的信息或线索,也未采取不正当手段,则这种行为并未违法,甚至在道德评价上也是中性的,我们就没有理由不将这种向司法机关主动提供所获的信息或线索的行为认定为立功。


上一篇:立功的认定标准

下一篇:阻止他人犯罪未成功也可构成立功

相关文章:

刑事辩护权是什么
如何写刑事辩护词
强制辩护与指定辩护的区别
如何收集刑事辩护的证据

添加微信×

扫描添加微信